城市
热门搜索: 智能家居 建博会 智慧生活 物联网
登录 注册 媒体合作
长虹研发云帆大模型,构筑AI家电全新生态链!
2025-04-16   阅读:33219   点赞:0
关键词: 长虹
​  “AI+”浪潮扑面而来,长虹控股集团作为四川乃至西部数字经济工业企业的代表,正持续将AI融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中。

  “AI+”浪潮扑面而来,长虹控股集团作为四川乃至西部数字经济工业企业的代表,正持续将AI融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中。

从2017年成立自己的AI实验室,到2020年以AI技术赋能工业智能检测,再到2025年率先将DeepSeek接入旗下AI TV的智能体。近年来长虹紧跟前沿AI技术,以AI助推产业升级,逐渐形成“AI+产品”“AI+制造”“AI+运营”的综合生态,也凸显了长虹焕新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动能。

  云帆大模型培育AI家电生态

  “长虹小白。”

  “我在。”

  “我想看最新的都市爱情剧。”

  “下面是现在最受欢迎的都市爱情剧……”

  随着长虹在德国柏林IFA展发布AI TV电视新品,这款全球领先的AI TV在海外市场逐渐打开局面。长虹AI TV基于长虹自研的沧海智能体,集合大模型集群、算力集群、感知集群以及AI集群,可以在用户首次开机时创建虚拟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使电视与用户进行对话和互动,是“能交流、能思考、会成长”的AI智能电视。

  在AI技术驱动电视产品升级的赛道上,近年来长虹已成为重要领跑者。2025年2月,长虹电视通过远程升级用户终端,让所有搭载沧海智能体的长虹AI TV接入DeepSeek。打开长虹AI TV,对着遥控器说出“长虹小白,打开长虹云帆”,就可直连拥有6700亿参数的满血版DeepSeek。

  在长虹AI TV背后,是成立于2017年的长虹AI实验室。彼时,国内“AI+”的产业融合进程还处在萌发阶段,长虹围绕感知、理解、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储备核心能力;组织跨部门团队共同完成人工智能算法、模块、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于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特种装备等长虹核心业务单元。

  有着丰富消费电子产品线的长虹,首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推出了系列智能家电新品,不仅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便捷实用的AI家电,还将旗下智能产品线“CHiQ”作为独立品牌开始在海外推广。

  长虹旗下的AI家电,有着一系列自研底层技术和基础创新,如在智慧家居领域的语音技术方面,基于音素的声纹识别技术发布了首台声纹电视,聚焦语音合成技术、声纹识别技术,实现“一个长虹,一个声音”的交互。在视觉感知技术方面,将嵌入式平台超实时人脸检测算法应用于长虹电视产品,实现了CHiQ电视儿童关爱、美颜相机、智能回看、无人关机、远程看家等智能应用。

  持续迭代升级的长虹云帆AI大模型,成为四川首个在国家网信办成功备案的“大模型”,其独特的“大模型+专业模型+自主AI技术”模式,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产品使用体验。

  在底层AI技术赋能的同时,长虹旗下ChiQ也将品牌主张焕新为“Smart with Style”,寓意CHiQ为消费者打造“智能”与“格调”兼备的家居生活,让消费者通过CHiQ产品享受更加美好、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

  今年1月举行CES 2025(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长虹展示了AI TV、AI冰箱、AI空调,以及AI智慧家居等解决方案,尤其是其智慧家居系统,以家电智控和节能安全为核心,围绕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整合了主动服务、节能、安全隐私和AI四大能力,凸显了长虹在“AI+产品”方面的最新成果和雄厚实力。

  

  底层AI技术突破焕新智能制造

  “AI+产品”让长虹在消费市场开启新风潮,“AI+制造”则开启了生产端的革命:产线工人少了,自动化设备多了,效率更高了,代表全球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柔性生产,C2M(用户直连制造商)模式成为可能。

  在长虹旗下科创板公司华丰科技的生产线上,一块用于通讯、算力设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有着6000到18000个焊点,位置精度需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每个焊点的质量都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由长虹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等智能化技术创新,使得产线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75%,漏检率小于0.01‰,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9.98%。

  

  在长虹华意压缩机制造产线,5G+AI视觉检测设备的应用,解决了多零件动态间隙波动的行业难题,实现变频压缩机转子智能精准装配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压缩机生产节拍跃升至5.2秒/件,大幅领先行业,助力长虹华意压缩机连续12年全球领先。

  凭借核心技术突破,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成功应用,2023年,长虹的5G+AI视觉检测成果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这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授的国内行业最高荣誉之一。

  目前,长虹自研的底层技术方案和设备,让连接器、压缩机等生产线效率和良品率大幅提升。在长虹电视产线,长虹自研的AGV(自动导引车辆)堪称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在系统智能调度下极大的提升了生产线效率和灵活性。

  长虹建成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已实现从订单下发到产品交付的柔性定制化生产,每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型号、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产品,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11天。

  下一步,长虹将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在“AI+制造”领域,长虹正推动集团在全球的66个智能制造工厂的提档升级,推动长虹制造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AI+运营”走向智能管理决策

  如果说“AI+产品”“AI+制造”目前主要在长虹体系内部发挥作用,那么长虹持续布局的“AI+运营”不仅赋能管理和决策,还将经验和成果输出到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智能产业生态的形成。

  数字化的供应链是长虹“AI+运营”的基础和突破口。近年来,长虹持续打造完善全流程可视、全过程可控、全链条可追溯的智慧供应链平台,优化及运维迭代20多版,形成了超30个典型场景业务的解决方案,实践“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长虹打造的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聚焦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构建“平台-治理-流通-智能”全价值链闭环,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数据+服务”新业态的跨越。在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强化数据中枢处理能力,释放数据要素核心价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平台已覆盖“研产供销服”全流程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实现柔性生产能力突破,基于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业务模式创新突破。

  “双跨”平台不仅驱动长虹在电视机等产品生产制造中实现柔性生产能力突破,还通过“长虹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共享,聚合金融赋能生态,累计为超3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50亿元融资支持,保障产业链韧性。长虹也得以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国家级“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数字化、智能化是企业运营升级的方向。工业互联网初期主要着眼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感知和共享,AI的引入则进一步指向智能决策——即借助AI赋能在经营管理层面提质增效。在长虹看来,利用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其核心是管理和业务的转型。

  在“AI+运营”方面,长虹近期已接入DeepSeek模型,将AI技术应用到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合同对比等领域,提高企业日常工作效率。长虹还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库和指标库,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流程快速查询,经营数据智能问答和解读分析。

  从曾经的“彩电大王”,到而今的智能制造领军者、产业生态中枢,焕新升级的长虹已全面融入AI推动下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之中。

 

相关推荐
说说
昵称: 0/200
Copyright ©2019-2025 广州匠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www.ppcho.com 国内最全的智能家居门户网站 粤ICP备19067085号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